這里本是一方貪瘠的土地,但歷史注定要在這寫下輝煌的篇章。 1956年8月。莆田笏石后菜園。笏石第一小學,兩間簡陋的土坯教室里來了四位拓荒人,即學校的發軔者張慶煌、鄭文鳳、唐起鳳和程金鑾老師。他們鏗鏘的誓言和堅定的步伐標示著一股興癢序、報桑梓的新生力量傲然倔起。依托笏石第一小學,附設初中班宣告成立,是為莆田十中的最初雛形。當時的辦學規模僅兩個初中班,學生總數119人。 1957年10月,學校遷至位于北埔村的海濱小學(其原址是始建于清康熙六年的海濱書院),這里彌漫著陣陣墨香和傳經興學的濃郁氣息。以書院為中心,興建一排六間平房為教室,一座三間廂平屋作為辦公廳,設初一、初二各兩個教學班,改附設初中班為初級中學,莆田縣教育局委派陳文榮先生出任首任副校長,定校名為“笏石中學”,脫離第一小學的行政管轄。1958年冬,始統一定名為“莆田縣第十中學?!笔悄?,成立中共莆田十中支部委員會,陳文榮先生兼任黨支部書記。 1960年,學校增設高中部,1963年僅有的一屆高中生畢業。之后,因設備和師資短缺,高中部停辦?!拔母铩遍_始后,學校順應時代特點,又更名為“莆田笏石五·七中學”,實行初高中各兩年的學制。黃金溪先生在“文革”階段的大部分時間擔任學校的革委會主任。風雨如磐的年代,學校步履蹣跚卻依然執著前行。 1973年12月,學校又改稱為“莆田笏石中學”并一直沿用至2003年。這一階段學校發展日新月異,進入快速成長期,于1995年5月和1999年1月先后實現三級達標和二級達標,成為名符其實的完全中學,成為莆田沿海十幾個鄉鎮百萬群眾所信賴的學校,成為閃爍在湄洲灣深邃星空中一顆耀眼星辰,也奠定學校在莆田教育史上的地位。 2003年2月,莆田市政府決定統一完全中學的校名稱謂,遂恢復校名為“莆田第十中學”。是年秋季,位于秀嶼區市政中心的新校園巍然矗立并投入使用,一座座具有現代化建筑風格的科學樓、綜合樓、教學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大樓等巍峨樓宇拔地而起,幽雅、健康的育人環境漸已形成。學校高中部順利遷至新校區。 2006年3月,那是一個值得用濃墨重彩描繪的春天,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省一級達標評估驗收,躋身省級重點中學的行列,實現了幾代十中人的期待與夢想。從此,莆田十中的發展史冊又嵌入了嶄新的一頁。 如今,學校共占地120多畝,建筑總面積70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萬多平方米。教育教學設施均按省一級達標中學標準配置,擁有教學樓、科學樓、綜合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省級達標圖書館、拆裝式游泳池、 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積淀出十中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學傳統,也形成了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辦學效益不斷凸顯,高考成績令人矚目。學校近年來先后榮膺福建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福建省“文明校園”、福建省“素質教育先進學?!?、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學?!?、福建省“籃球體育特色學?!?、福建省“讀寫教學研究基地學?!?、福建省“校園心理輔導示范站”、福建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學?!?、福建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第四批省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實驗學?!?、莆田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莆田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莆田市“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福建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莆田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優秀文學校園”、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焙汀皠摻ㄈ珖拿餍@先進學?!钡确Q號。 欣逢國運昌隆,學校喜迎六十五華誕;回首崢嶸歲月,令人唏噓感慨而又豪情逸飛。六十五年來,我校共培養出初高中畢業生近四萬余千人,培養了一批批有造詣的高級專門人才,有各級黨政領導人,卓有成就的專家學者,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骨干。昔日茁壯成長的幼苗,如今已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棟梁。長河上下,大江南北,處處躍動著十中校友的矯健身影,他們為學校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是學校永遠的驕傲。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莆田十中將一如既往地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宗旨,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育科研為動力,以教育教學管理為手段,以構筑校園文化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繼續推進素質教育,力爭成為“環境美、質量優、內涵深、特色明”,在省內外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示范性高中。 |